首页

/

朱啸虎看空:具身智能是理想的泡沫还是资本的博弈?

朱啸虎看空:具身智能是理想的泡沫还是资本的博弈?

|

来源:

|

作者:

|

阅读数: 35

2025年3月28日,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的一则“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项目”的言论,在创投圈与科技界掀起轩然大波。这场围绕“具身智能商业化前景”的争议,不仅暴露了资本对前沿技术的态度分歧,更折射出人形机器人行业从技术狂热到理性落地的转型阵痛。

朱啸虎认为当前人形机器人的主要客户是高校、科研机构和央企,这些客户购买动机多为“研究展示”,而非持续创造价值的真实需求。单台机器人售价高达数十万元,远超工业或家庭场景的付费意愿,企业描绘的“客户画像”更像是“自嗨式想象”。具身智能赛道在2024年全球融资超110亿元,但朱啸虎指出,资本过度追捧导致共识高度集中、估值虚高,早期VC已进入“批量退出”阶段。他以互联网泡沫类比,认为行业需经历“死亡谷”才能回归理性。


而该言论遭到经纬创投创始人张颖的公开反驳,后者在朋友圈喊话“朱老板别闹”,并认为“时间拉长,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定能出大公司”。众擎机器人创始人赵同阳认为朱啸虎“只适合今年投入后年就见效的快餐式项目”,断言“五年内人形机器人将无处不在”,将其比作人类制造工具以来的最大变革。

朱啸虎的立场极具代表性——他坚持“六个月回本”的投资准则,这种对现金流与商业闭环的极致追求,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就了滴滴、饿了么等案例,却在具身智能这类需数十年技术积累的领域显得“水土不服”。
当科技界为AI的终极形态争论不休时,我们或许更该看见:任何颠覆性技术的成熟,都必然经历从青涩到稳健的爬坡期。正如蒸汽机轰鸣百年方推动工业革命,互联网蛰伏数十载才重塑人类生活,AI与具身智能的今天,恰似一场破土而出的萌芽——虽有风雨,却向阳生长。


正如深耕会议数字化服务的映目,让AI技术悄然渗透进会议活动的每个细节:

   1.AI修图的“秒级美学”

  1. 学习百万张专业作品,15分钟精修2000张照片,摄影师得以从重复劳动中抽身,专注创意表达;

  2. 2.智能剪辑的“高光捕手”

  • 通过声纹识别与动作捕捉,自动提取演讲金句、观众互动等核心片段,3小时输出10版剪辑方案,效率大大提升;

  • 3.人脸识别的“精准筛图”

在海量活动照片中0.5秒锁定目标人物,错误率低于万分之一,让嘉宾快速获取专属影像记忆。

未来已来,与其争论“AI能否超越人类”,不如躬身入局:因为最好的答案,永远藏在下一个解决问题的瞬间。


上一篇

3800万顶流网红“甲亢哥”中国行引爆全网:Z世代文化交流破圈样本!

下一篇

2025中关村论坛第二日:来看看有哪些亮点?

点赞 1
分享

不限单场直播时长,不限图文、短视频存储空间